求知 文章 文库 Lib 视频 iPerson 课程 认证 咨询 工具 讲座 Modeler   Code  
会员   
要资料
 
追随技术信仰

随时听讲座
每天看新闻
 
 
Qt 编程指南
第1章 Qt 开发环境
1.1 Qt 介绍
1.2 Qt 下载
1.3 Qt 在 Windows 下安装
1.4 Qt 在 Linux 下安装
1.5 认识开发工具
1.6 常见的名词术语
第2章 从Hello World开始
2.1 Hello World
2.2 Hello Qt
2.3 Hello Designer
2.4 Hello Creator
2.5 Qt程序调试
2.6 Qt帮助文档
第3章 字符串和字符编码
3.1 字符编码方式
3.2 Qt 程序字符编码
3.3 使用 QString
3.4 使用 QByteArray
第4章 信号和槽函数
4.1 元对象系统
4.2 使用原有的信号和槽
4.3 自定义信号和槽
4.4 系统属性
4.5 扩展阅读:ui_*.h代码
4.6 扩展阅读:moc_*.cpp代码
第5章 简单控件的使用
5.1 按钮类的控件
5.2 单行编辑控件
5.3 丰富文本编辑控件
 

 
目录
扩展阅读:ui_*.h
7 次浏览
1次  

本节和下一节都是讲同一个元对象系统综合示例,因为内容很多,所以作为两节来讲解。本节首先介绍 Qt 元对象类 QMetaObject(主要从 Qt 帮助文档翻译来的),然后根据之前 4.4.2 普通属性示例的修改版,来讲解 Qt 工具集自动生成的 ui_*.h 代码,学习 uic 工具根据 ui 文件所生成的代码,以后如果需要手动编写构建图形界面的代码,原理也是类似的,可以举一反三。下一节专门讲解 moc_*.cpp 里面的代码,深入了解信号和槽机制的内部原理,并且加入了一些 Qt 核心类的源代码、流程框图来理解从信号触发到槽函数调用的过程。

本章 4.5 和 4.6 两节都是讲解 Qt5 元对象系统内部机理的,之前国外大神写过 Qt4 内幕和逆向“Qt Internals & Reversing”,推荐读者阅读该文章,并且本节很多内容也是从这篇文章学来的,链接如下:

http://www.codeproject.com/Articles/31330/Qt-Internals-Reversing
或者打开这个网址: http://www.ntcore.com/files/qtrev.htm

国内也有类似的中文文章,推荐这两篇:

Qt一些细节内幕: http://blog.csdn.net/liangkaiming/article/details/5799752
解析Qt的信号-槽机制是如何工作的: http://blog.csdn.net/newthinker_wei/article/details/22701695

1. QMetaObject类

QMetaObject 是实现元对象系统的关键类,包含 Qt 对象的元信息,可以在 Qt 帮助文档检索关于它的资料。每个 QObject 派生类都有一个 QMetaObject 实例,保存该派生类的元信息,可以通过 QObject::metaObject() 获取元对象。QMetaObject 提供了这些公有函数:

  • className() 返回类的名称字符串。
  • superClass() 返回基类的元对象。
  • method() 和 methodCount() 提供类的元方法的信息(元方法包括信号、槽和其他 invokable 成员函数 )。
  • enumerator() 和 enumeratorCount() 提供类里定义的枚举类型信息。
  • propertyCount() 和 property() 提供类的属性信息。
  • constructor() 和 constructorCount() 提供类的元构造函数信息。
另外还有多个索引函数,能根据字符串名称检索元构造函数、元方法、枚举类型、属性等,函数名为: indexOfConstructor(), indexOfMethod(), indexOfEnumerator() 和 indexOfProperty() 。上一节讲过类的附加信息等函数,也是元对象类提供的。

下面首先解释一下元方法,信号和槽函数之前都是见到了,而 invokable 成员函数是指使用 Q_INVOKABLE 前缀声明的类成员函数,如:

class Window : public QWidget
{
Q_OBJECT

public:
Window();
void normalMethod();
Q_INVOKABLE void invokableMethod();
};

Q_INVOKABLE 前缀声明的函数和信号、槽等名称,都会由 moc 工具处理成字符串,保存到类的静态数据里面,后面会讲到。这些元方法都可以通过 QMetaObject::invokeMethod() 来调用,才称之为 invokable 。

因为各个类的元方法的声明都不一样,如何通过统一的接口在运行时调用元方法呢?这就是QMetaObject::invokeMethod() 函数干的活,它根据元方法的名称字符串和参数列表来统一调用元方法。该静态函数有多个重载,下面给出它的第一个声明,其他的重载是差不多的:

bool QMetaObject::​invokeMethod(QObject * obj, const char * member, Qt::ConnectionType type,
QGenericReturnArgument ret,
QGenericArgument val0 = QGenericArgument( 0 ),
QGenericArgument val1 = QGenericArgument(),
QGenericArgument val2 = QGenericArgument(),
QGenericArgument val3 = QGenericArgument(),
QGenericArgument val4 = QGenericArgument(),
QGenericArgument val5 = QGenericArgument(),
QGenericArgument val6 = QGenericArgument(),
QGenericArgument val7 = QGenericArgument(),
QGenericArgument val8 = QGenericArgument(),
QGenericArgument val9 = QGenericArgument())

因为是静态函数,所以它第一个参数手动传了需要调用元方法的对象指针;第二个参数是元方法函数的名称字符串;第三个是关联类型,就是信号和槽函数关联时用的类型; 第四个参数是元方法的返回值;接下来是编号从 0 到 9 的 10 个元方法参数。QGenericArgument 是 Qt 内部使用的辅助类,专门用于元方法返回值和参数的传递,它有两个公有函数,name() 获取参数类型字符串,data() 获取 void * 保存的参数数值,另外不能直接调用它的构造函数,而应该用 Q_ARG() 宏:

QGenericArgument Q_ARG( Type, const Type & value)

其次,enumerator() 和 enumeratorCount() 针对的是类里使用 Q_ENUMS 声明枚举类型,因为有些元方法会使用枚举类型,枚举类型的名称与数值是不一样的,比如属性系统通过名称字符串寻找对应的元方法时,也需要枚举类型的字符串形式。 Q_ENUMS() 宏就是把枚举类型的字符串形式也保存到类的静态数据里面,枚举类型声明示例:

class MyClass : public QObject
{
Q_OBJECT
Q_PROPERTY(Priority priority READ priority WRITE setPriority NOTIFY priorityChanged)
Q_ENUMS(Priority)

public:
MyClass(QObject *parent = 0);
~MyClass();

enum Priority { High, Low, VeryHigh, VeryLow };

void setPriority(Priority priority)
{
m_priority = priority;
emit priorityChanged(priority);
}
Priority priority() const
{ return m_priority; }

signals:
void priorityChanged(Priority);

private:
Priority m_priority;
};

与 Q_ENUMS() 宏类似的,还有 Q_FLAGS() 宏,标志位 flags 与普通枚举类型有区别,就是类里 Q_FLAGS() 宏声明的标志位可以做 与、或、非 等二进制运算,关于标志位声明可以查找 Qt 帮助文档,这里不贴代码了。

属性相关的内容上一节讲过,不重复了。constructor() 和 constructorCount() 不是指一般的构造函数,而是类的元构造函数,也是通过 Q_INVOKABLE 声明的构造函数。元构造函数可以通过 QMetaObject::​newInstance() 函数在运行时调用,它根据元构造函数的字符串名称、参数等构造一个新的类实例对象,并返回该对象。QMetaObject::​newInstance() 函数声明与 QMetaObject::invokeMethod() 函数声明差不多,只是 QMetaObject::​newInstance() 用于新建对象,而 QMetaObject::invokeMethod() 函数用于调用元方法。

QMetaObject 类基本是是围绕名称字符串展开的,moc 工具将类名、元方法名称、枚举类型名称、元构造函数名称等字符串保存为类的静态数据,然后在运行时可以通过名称字符串定位到真实的函数,然后来调用元方法。上一节属性 系统里的 property()、setProperty() 和本小节的 QMetaObject :: invokeMethod()、QMetaObject::​newInstance() 都是通过字符串来查找对应的函数并执行调用的。

2. 元对象系统综合示例

本节的示例 npcomplete 是 4.4.2 普通属性示例 normalpros 的完整版,外加一点小改动。

在 D:\QtProjects\ch04 目录,我们复制上一节 normalpros 示例的文件夹,并就地粘帖,新文件夹改名为 npcomplete。然后进入 npcomplete 文件夹,把 pro 文件改名为 npcomplete.pro,然后用记事本编辑 npcomplete.pro,把 TARGET 一行改成下面这样:

TARGET = npcomplete

编辑后保存,这样就造出一个新项目 npcomplete.pro 。npcomplete 目录里的旧用户文件 normalpros.pro.user 可以删了,其他文件都保留。

我们打开 D:\QtProjects\ch04\npcomplete\npcomplete.pro 项目,然后来修改代码。首先为 ShowChanges 类添加接收窗口类对象信号的槽函数,并在 main 函数里进行了关联,下面把修改后的 ShowChanges 类和 main 函数代码贴出来,showchanges.h:

#ifndef SHOWCHANGES_H
#define SHOWCHANGES_H

#include <QObject>

class ShowChanges : public QObject
{
Q_OBJECT
public:
explicit ShowChanges(QObject *parent = 0);
~ShowChanges();

signals:

public slots:
//槽函数,接收 value 变化信号
void RecvValue(double v);
//槽函数,接收 nickName 变化信号
void RecvNickName(const QString& strNewName);
//槽函数,接收 count 变化信号
void RecvCount(int nNewCount);
};

#endif // SHOWCHANGES_H

showchanges.cpp:

#include "showchanges.h"
#include <QDebug>

ShowChanges::ShowChanges(QObject *parent) : QObject(parent)
{

}

ShowChanges::~ShowChanges()
{

}
//接收并打印 value 变化后的新值
void ShowChanges::RecvValue(double v)
{
qDebug()<<"RecvValue: "<<fixed<<v;
}

//接收并打印 nickName 变化后的新值
void ShowChanges::RecvNickName(const QString &strNewName)
{
qDebug()<<"RecvNickName: "<<strNewName;
}

//接收并打印 count 变化后的新值
void ShowChanges::RecvCount(int nNewCount)
{
qDebug()<<"RecvCount: "<<nNewCount;
}

main.cpp:

#include "widget.h"
#include <QApplication>
#include <QDebug>
#include "showchanges.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QApplication a(argc, argv);
Widget w; //源头对象
//接收端对象
ShowChanges s;
//关联
QObject::connect(&w, SIGNAL(valueChanged(double)), &s, SLOT(RecvValue(double)));
QObject::connect(&w, SIGNAL(nickNameChanged(QString)), &s, SLOT(RecvNickName(QString)));
QObject::connect(&w, SIGNAL(countChanged(int)), &s, SLOT(RecvCount(int)));

//属性读写
//通过写函数、读函数
w.setNickName( "Wid" );
qDebug()<<w.nickName();
w.setCount(100);
qDebug()<<w.count();

//通过 setProperty() 函数 和 property() 函数
w.setProperty("value", 2.3456);
qDebug()<<fixed<<w.property("value").toDouble();

//显示窗体
w.show();

return a.exec();
}

widget.h 和 widget.cpp 代码和 4.4.2 节一样的,就不贴了。因为上一节例子没有修改 ui 文件,里面是空的,下面为窗体加点料,方便后面阅读 ui_widget.h 的代码。在 QtCreator 里打开 widget.ui 文件,进入界面设计模式,首先拖一个标签控件和单行编辑控件:

ui

在 2.3 Hello Designer 一节里面介绍过设计师的四种编辑模式:编辑窗口部件、编辑信号/槽、编辑伙伴、编辑 Tab 顺序。默认情况下设计师工作在编辑窗口部件模式,下面我们来试试其他三种模式。

在设计模式的窗体上面,有一排快捷按钮,第一个小按钮是普通的编辑部件的模式,前面章节用的都是部件编辑模式。我们点击第二个小按钮(图标里有一个指向右下角的箭 头),就会进入信号和槽的编辑模式,如下图所示:

ui

进入信号和槽的编辑模式之后,鼠标移动到控件,控件就会以红框高亮显示,然后就可以将源头控件的信号关联到接收端控件的槽函数,关联操作的过程就相当于在画图板上 画直线:鼠标指向源头控件,左键按下不松,鼠标滑动画线到接收控件,然后松开,就弹出配置连接(connect)的对话框:

ui

进行画线操作之后,自动弹出从源头 lineEdit 到接收端 label 的配置连接对话框,左边列表选择 textEdited(QString),右边选择 setText(QString),然后点击下方的 OK 按钮。

在上图配置连接对话框里,左下角的复选框指是否显示从基类 QWidget 继承的信号和槽。

点击 OK 按钮之后,看到类似下图所示的信号和槽连接关系(这里连接和关联是一个意思):

ui

这时候会显示 lineEdit 的 textEdited(QString) 信号已经连接到 label 的 setText(QString) 槽函数里。从信号和槽编辑模式实现的这个功能就是 4.2.1 节文本同步例子的功能。对于窗体里面控件之间简单的信号和槽关联,都可以按照上面方法实现关联(即连接)。这是信号和槽编辑模式的示范,窗体上面第三个按钮是伙伴编辑模 式,图标看起来有一个橙色的橡皮檫。

点击上面第三个伙伴编辑模式,这个模式通常是将一个标签设置为其他控件的伙伴,用于提示其他控件的功能,并可以为其他控件设置快捷按钮。快捷键设置我们以后再学, 这里仅仅将标签控件设置为单行编辑控件的伙伴,方法也是用鼠标画线,伙伴编辑模式通常都是从标签控件出发,画到其他控件:

ui

伙伴关系比较简单,就是一根线,从标签控件连到其他控件,完事。下一章还会专门讲通过标签控件为编辑控件设置快捷键,这里先不管。

Tab 顺序一般用于多个输入控件切换输入焦点,上面只有一个单行编辑控件,不太够。我们点击顶上面第一个编辑部件的按钮,回到部件编辑模式,向窗体再拖两个单行编辑控件:

ui

有三个输入控件之后,我们点击顶上面第四个编辑 Tab 顺序的按钮,进入 Tab 顺序编辑的模式:

ui

只有能接收输入的控件才有 Tab 焦点,按钮类也有 Tab 键顺序的。Tab 键顺序,就是窗体里面有多个输入控件,可以按键盘上的 Tab 键依次切换各个控件,输入焦点默认在编号为 1 的控件里,按一次 Tab 键进入 2 号控件,再到 3 号控件,如果到了最后一个控件那就循环回到 1 号。Tab 键切换顺序,就是在 Tab 编辑模式里鼠标依次点击控件的顺序,先点击上面的控件,它就是1 号,再点击中间的控件,中间的就是 2 号,最后点击 下面的就是 3 号,以此类推。编辑好之后保存界面文件,我们对这个 ui 文件的编辑就完成了。

上面将设计师四种编辑模式都使用了一遍,是为了后面小节里面 ui_widget.h 里面代码的完整性,四种编辑模式都是在该文件里生成对应的代码。下面就来看看 ui_widget.h 里的代码。

3. ui_*.h 代码

按照之前的编辑,保存文件,然后点击 QtCreator 菜单“构建”-->“重新构建项目 npcomplete”(例子运行效果不截图了,大家自己运行看看),构建过程会产生我们本节需要学习的几个文件,例子源代码保存在 D:\QtProjects\ch04\npcomplete,构建文件夹为:

D:\QtProjects\ch04\build-npcomplete-Desktop_Qt_5_4_0_MinGW_32bit-Debug

我们进入构建文件夹,可以看到 ui_widget.h。我们打开这个文件,可以查看里面的内容:

** Form generated from reading UI file 'widget.ui'
**
** Created by: Qt User Interface Compiler version 5.4.0
**
** WARNING! All changes made in this file will be lost when recompiling UI file!

#ifndef UI_WIDGET_H
#define UI_WIDGET_H

#include <QtCore/QVariant>
#include <QtWidgets/QAction>
#include <QtWidgets/QApplication>
#include <QtWidgets/QButtonGroup>
#include <QtWidgets/QHeaderView>
#include <QtWidgets/QLabel>
#include <QtWidgets/QLineEdit>
#include <QtWidgets/QWidget>

QT_BEGIN_NAMESPACE

class Ui_Widget
{
public:
QLabel *label;
QLineEdit *lineEdit;
QLineEdit *lineEdit_2;
QLineEdit *lineEdit_3;

void setupUi(QWidget *Widget)
{
if (Widget->objectName().isEmpty())
Widget->setObjectName(QStringLiteral("Widget"));
Widget->resize(400, 300);
label = new QLabel(Widget);
label->setObjectName(QStringLiteral("label"));
label->setGeometry(QRect(80, 100, 201, 16));
lineEdit = new QLineEdit(Widget);
lineEdit->setObjectName(QStringLiteral("lineEdit"));
lineEdit->setGeometry(QRect(80, 50, 201, 20));
lineEdit_2 = new QLineEdit(Widget);
lineEdit_2->setObjectName(QStringLiteral("lineEdit_2"));
lineEdit_2->setGeometry(QRect(80, 150, 113, 20));
lineEdit_3 = new QLineEdit(Widget);
lineEdit_3->setObjectName(QStringLiteral("lineEdit_3"));
lineEdit_3->setGeometry(QRect(80, 210, 113, 20));
#ifndef QT_NO_SHORTCUT
label->setBuddy(lineEdit);
#endif // QT_NO_SHORTCUT
QWidget::setTabOrder(lineEdit, lineEdit_2);
QWidget::setTabOrder(lineEdit_2, lineEdit_3);

retranslateUi(Widget);
QObject::connect(lineEdit, SIGNAL(textEdited(QString)), label, SLOT(setText(QString)));

QMetaObject::connectSlotsByName(Widget);
} // setupUi

void retranslateUi(QWidget *Widget)
{
Widget->setWindowTitle(QApplication::translate("Widget", "Widget", 0));
label->setText(QApplication::translate("Widget", "TextLabel", 0));
} // retranslateUi

};

文件开头的注视是说明不要修改这个文件,因为修改了也没用,下次 uic 工具会自动生成这个文件,之前的修改就被覆盖了。

UI_WIDGET_H 宏是保证这个头文件只被包含一次。

接下来是包含 Qt 库里的几个必要的头文件 QVariant、QAction、...... QLabel、QLineEdit、QWidget等。

开头的 QT_BEGIN_NAMESPACE 和结尾的 QT_END_NAMESPACE 两个宏,其实是空宏,什么都没有,对编译器来说这两个宏没代码,放 在那就是提醒程序员看看的,实际没意义。

ui_widget.h 主要内容就是全局类 Ui_Widget 的代码,这个类用于构建窗体界面。我们向窗体里拖了一个标签和三个单行编辑控件, Ui_Widget 类里看到它们的成员指针 label、lineEdit、lineEdit_2 和 lineEdit_3。

Ui_Widget 有两个函数,setupUi 函数之前多次接触到,就是用于构建界面的函数,下面分块解读它的代码:

void setupUi(QWidget *Widget)
{
if (Widget->objectName().isEmpty())
Widget->setObjectName(QStringLiteral("Widget"));
Widget->resize(400, 300);

首先判断窗体 Widget 内部的对象名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就设置对象名为 "Widget",然后重置窗体的大小为 400*300 像素。

label = new QLabel(Widget);
label->setObjectName(QStringLiteral("label"));
label->setGeometry(QRect(80, 100, 201, 16));
lineEdit = new QLineEdit(Widget);
lineEdit->setObjectName(QStringLiteral("lineEdit"));
lineEdit->setGeometry(QRect(80, 50, 201, 20));
lineEdit_2 = new QLineEdit(Widget);
lineEdit_2->setObjectName(QStringLiteral("lineEdit_2"));
lineEdit_2->setGeometry(QRect(80, 150, 113, 20));
lineEdit_3 = new QLineEdit(Widget);
lineEdit_3->setObjectName(QStringLiteral("lineEdit_3"));
lineEdit_3->setGeometry(QRect(80, 210, 113, 20));

这里新建了一个标签控件和三个单行编辑控件,并设置它们的对象名称 setObjectName 和显示矩形位置 setGeometry。

#ifndef QT_NO_SHORTCUT
label->setBuddy(lineEdit);
#endif // QT_NO_SHORTCUT

如果没有定义不能使用快捷键的宏 QT_NO_SHORTCUT,那么设置伙伴关系,label 控件与 lineEdit 是伙伴关系。

QWidget::setTabOrder(lineEdit, lineEdit_2);
QWidget::setTabOrder(lineEdit_2, lineEdit_3);

setTabOrder 就是设置 Tab 键顺序的函数,该函数接收两个参数,都是控件指针。以第一个 setTabOrder 为例,这个函数的意义是如果输入焦点在 lineEdit 里面,这时按一次 Tab 键,输入焦点就会切换到 lineEdit_2 。Tab 键顺序的设置相当于是单向链表,从第一个切换到第二个,再从第二个切换到第三个,以此类推。

retranslateUi(Widget);

重新翻译界面,如果做了多国语言翻译,这个函数可以将界面翻译成其他语言显示。

QObject::connect(lineEdit, SIGNAL(textEdited(QString)), label, SLOT(setText(QString)));

我们在信号和槽编辑模式里关联的信号和槽,在这里由 uic 工具自动生成了 connect 函数调用,与我们 4.2.1 节手动写的 connect 函数差不多。

QMetaObject::connectSlotsByName(Widget); } // setupUi

connectSlotsByName 是根据信号和槽函数名称等实现自动关联的关键函数,后面小节专门讲这个函数。

Ui_Widget 类第二个函数就是 retranslateUi 函数,主要是用来做翻译的:

void retranslateUi(QWidget *Widget)
{
Widget->setWindowTitle(QApplication::translate("Widget", "Widget", 0));
label->setText(QApplication::translate("Widget", "TextLabel", 0));
} // retranslateUi

这个函数将界面上能看到的字符串,如窗口标题 "Widget"、标签文本 "TextLabel" 做一下翻译。我们这里都没用到翻译,所以先不管它们。

ui_widget.h 最后是一个名字空间的声明,名字空间最主要的用途是防止重名,便于管理较大的项目:

namespace Ui {
class Widget: public Ui_Widget {};
} // namespace Ui

类 Ui::Widget 就是从全局类 Ui_Widget 做一下继承,其实啥都没干。在 widget.h 头文件的类声明里,会定义私有成员 Ui::Widget *ui 作为构建界面的对象。

ui_widget.h 文件里的代码是比较清晰明了的,无论是通过 Qt 设计师做 UI,然后生成 ui_widget.h 代码,还是我们手动编写构建界面的代码,比如手动 new 一堆控件,设置显示矩形 setGeometry 等,手动编写的代码与 uic 工具根据 ui 文件生成的代码是等价的,我们如果手动编写上面的代码,不用 ui 文件,效果也是一样的。自己手动编写代码主要是不直观,程序不运行就看不到界面长什么样。而 Qt 设计师大大方便了图形程序的设计过程,对窗体的编辑,就是所见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WYSIWYG)。大家可以使用 Qt 设计师简化程序的编写过程,但是不能过度依赖 Qt 设计师,要学习 ui_widget.h 里面的代码写法,以后无论是自己编写代码还是阅读网上例子都有好处。

关于 UI 部分的代码就讲解到这,下一节介绍元对象系统的重要知识,除了 moc 工具根据头文件自动生成的 moc_*.cpp 代码,还从 Qt 核心源码找了一些相关的函数,详细了解一下信号和槽机制的原理。


您可以捐助,支持我们的公益事业。

1元 10元 50元





认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7 次浏览
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