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预处理是自然语言处理(NLP)中的基础且关键步骤,它将原始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转化为适合机器学习模型处理的格式。
本文将系统介绍文本预处理的三大核心环节:文本清洗、分词和词性标注。
文本清洗:净化原始文本数据
文本清洗是预处理的第一步,目的是去除文本中的噪声数据,提高后续处理的准确性。
编码格式处理
不同来源的文本可能采用不同的编码格式(如UTF-8、GBK、ASCII等),统一编码是首要任务:
实例
常见编码问题解决方案:
特殊字符处理
不同场景下需要处理不同类型的特殊字符:
噪声数据去除
根据具体任务需求,可能需要:
分词(Tokenization):将文本分解为基本单元
分词是将连续文本分割成有意义的语言单元(token)的过程,不同语言需要不同的分词方法。
英文分词方法
英文分词相对简单,主要基于空格和标点分割:
英文分词注意事项:
中文分词技术
中文没有明显的词边界,分词更为复杂。主要方法包括:
子词分词(Subword Tokenization)
解决罕见词和词表膨胀问题,常用方法:
常用分词工具对比
词性标注:理解词语的语法角色
词性标注(Part-of-Speech Tagging)是为分词结果中的每个词语标注其词性类别的过程。
词性标注的概念
词性标注有助于:
常见词性体系
不同语言和工具使用不同的词性标注体系:
英文常用Penn Treebank标签集(部分):
中文常用ICTCLAS标签集(部分):
自动词性标注方法
词性标注的评估指标:
实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