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解本章的内容之前请大家先反复阅读《手把手教你学51单片机》文档的第11章内容,很多概念文档都已详细讲解有。
1.波特率
串口通信就是单片机与电脑端,单片机与单片机,单片机与模块器件之间互发信息进行通信,比如单片机发送一个“1”的字符给电脑端,电脑端的窗口就会接收到“1”。我们常用的波特率为9600,所谓9600指的是一秒钟单片机可以发送9600个数据位,也就是1秒钟的时间里单片机可以发送(9600/8)=1200字节。
如果我们想发送一个字符“A”给电脑端的窗口,那么字符“A”对应的ASCII值就是65,二进制表示为01000001。
2.通信引脚
单片机的P3.1是发送引脚,也就是说要发送字符“A”,这个引脚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单片机要发送一个字节给电脑端,首先发送引脚需要先拉高,然后拉低持续(1/9600)秒,电脑端检测到这个低电平信号就会准备接收数据字节。然后我们要发送的二进制位是01000001,但是串口通信发送的字节是低位在前,高位在后,所以上图的发送顺序就是01000001反过来为10000010。一个字节发送完成之后还要发送一个停止位1,电脑端接收到这个停止位就认为一个字节发送完成了。
我们用定时器来实现引脚的持续时间,怎么定时(1/9600)秒怎么设置,计算一下就可以了
(1/9600)=X*(12/11059200)
解得X=96。
因为定时时间间隔比较短,所以我们使用定时器0的工作模式2就可以了。填充TH0的初始值就是256-96=160=0xA0。
因为P3.1在“#include<reg52.h>”已有定义为TXD,我们直接用即可。通过按K4来启动发送字节数据。
3.代码
#include <reg52.h>
#include <function.h>//详见第六章第8讲
#include <timer.h> //详见第八章第11讲
void TIM0_Mode2_Init()
{
TMOD&=0xF0;
TMOD|=0x02;
TH0 = 0xA0;
TL0 = 0xA0;
ET0 = 1;
TR0 = 1;
}
void main()
{
u8 key;
LED_Init();
KEY_Init();
EA = 1;
TIM0_Mode2_Init();
TR0 = 0;
while (1)
{
key=KEY_Scan(0,1000);
if (key==4)TR0 = 1;
}
}
void TIM0_IRQHandler() interrupt 1
{
static u8 cnt=0,i,TXDBUF=65;
cnt++;
if (cnt==1)TXD=0;
if (cnt>=2 && cnt<=9)
{
TXD = TXDBUF & 0x01;
TXDBUF >>= 1;
}
if (cnt == 10)
{
TXD = 1;
TR0 = 0;
cnt=0;
i++;
TXDBUF=65+i;
}
}
|
大家可能对中断函数里的内容感到艰涩难度,这里简单说明一下,我们按下K4启动了定时器,然后第一次进入中断函数时,做的任务就是拉低P3.1,然后这次的中断函数的任务就结束了,等过了(1/9600)秒之后,再次进入中断函数,上一次拉低P3.1的时间已经持续够(1/9600)秒了,这第二次的中断函数任务就是拉高P3.1,因为发送字符A这个字节的最低位为1,持续够(1/9600)秒进入第三次执行中断函数,拉低P3.1,第四,第五,第六,第七都是拉低P3.1发送0,以此类推,到第10次中断函数执行就是拉高P3.1发送停止位,关闭定时器结束一次字节的传输,要想再次发送需要按K4启动定时器,“TXDBUF=65+i;
”表示下次发送的是66这个数据,再下次就是发送67······
4.软件设置
在软件界面选择串口助手,选用字符格式显示,查看波特率是否为9600,最后点击“打开串口”。
不断地间隔按K4,就会看到电脑端显示出单片机发送过来的字符数据
|